BET9首页入口登录
BET9首页入口登录专业为您提供体育直播,体育押注,体育竞猜等娱乐方式,带给你不一样的视觉新体验,你也值得拥有,快乐就是如此简单
第一公民银行买下硅谷银行
自3月10日硅谷银行被FDIC接管后,其资产和运营都转移至新成立的过桥银行中,并一直在FDIC的管辖下运营。
在未能为整个公司寻找到合适的买家后,美国监管当局正在为倒闭的硅谷银行制定分拆解决方案。首先是“硅谷私人银行”,设置的竞标截止日期为上周三;另一部分拟出售资产是FDIC接管后新成立的过桥银行,竞标截止日期为上周五。
继续阅读金价一度逼近历史最高:有人一次套现200万,中国大妈胜利大逃亡
黄金涨了,大妈笑了。
最近,受欧美金融行情波动影响,黄金价格飙涨。3月10日以来,现货黄金价格由每克415.5元一路上升,3月20日,盘中金价一度达到448元,逼近2020年8月份每克449.45元的历史最高纪录。
黄金价格走强,带火了线下黄金市场。3月21日,线下市场实物黄金的售价为440多元/克,与历史最高售价相差无几。对此,有网友调侃道:“现在这金价,连猴哥儿都想把他的金箍棒卖了。”
最开心的当属“大妈们”,她们熬过了金价的黑暗时刻,终于迎来了黎明。
“像梦一场”
3月22日,「市界」来到了北京万特珠宝交易中心。虽然当日金价较前两日有所回落,但商场里依然门庭若市,前来选购的消费者络绎不绝。
▲(图/市界拍摄)
“年少不知黄金好,错把钻石当成宝”。回忆起与黄金行情擦肩而过的经历,丽姿耿耿于怀。“2015年买的黄金,一克235元,但后来我换成了等值的钻戒,现在想想真后悔,想‘掐死’我自己。”
社交媒体平台上,大麦也讲述了自己相似的经历:“2017年,金价240元/克的时候我打了一个35克的项链、15克的戒指,但后来200元/克就卖掉了,亏大了。”
有人欢喜有人忧。与丽姿、大麦的懊恼不同,对于成功赶上本轮行情的黎明来说,买黄金就像是“梦一场”。
“金价涨成这样,在我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黎明表示:“去年股市和基金大跌,郁闷之余,我在10月份去了银行,以395元/克的价格入手了4公斤实物黄金。买完之后就放在了保险箱,后续也没有特别关注黄金走势。”
当时一共花了150多万,家人说我鲁莽,还埋怨了许久。回忆起持有到卖出黄金的心路历程,黎明笑言:“现在我很开心,按照今天(3月22日)金价435元/克的回收价格计算,短短五个月,净赚16万。说明我还是具有一定的投资能力。”
与黎明的松弛相比,48岁的李阿姨则是“谨慎派”的代表。“2020年9月,我买了5公斤金条,当时每克400元左右,一共花了200多万,买完之后就开始下跌。这几年,我一直都在关注黄金走势,现在能按430元/克的价格全部卖掉,赚15万,总算是苦尽甘来了。”
在等待黄金回收的过程中,李阿姨异常开心,离开时甚至哼起了小曲——“好运来,我们好运来……”再见啊,大伙都发财。
欣喜的情绪持续蔓延,金店老板也深受感染。谈及最近的火热行情,老板表示:“最近金价上涨,来选购黄金的客户明显变多了。今天金价略有回调,前几天最火的时候,店里五个人忙得连饭都吃不上。”
“除了买金首饰、投资金条外,来咨询黄金回收价格的客户也明显变多了。”老板补充道,“印象最深的是一位50岁左右的中年男士,话不多,但一看就是行家。前几天一次性拿了6公斤金条来店里,验完货后全部回收。他入手时间比较久,2019年金价还在300元/克上下浮动,如果按照每克赚140元来计算,这位男士能赚84万元。”
除了投资功能外,有一部分消费者较为看重黄金的收藏功能。
一位近70岁的大爷带着老伴前来挑选金饰品。“最近金价确实上涨了,但无非也就是涨了几十块钱,我们也不买特别重的,只要自己喜欢,多少钱都是值得的。”最终,大爷花了将近2万元,为他的妻子定制了一只40克左右的金手镯。
在中国人的意识中,黄金具备着祥瑞、长寿等文化内涵。在万丰珠宝交易中心,「市界」遇到了前来选购珠宝的一大家人。“家里娃娃快要满月了,我们想给她打一套金锁、金手镯饰品,希望她以后能顺风顺水。”
无独有偶,周周的妈妈也有购买金币的习惯——2012年(龙年)开始,她每年都会花几百块为孩子买个黄金的生肖纪念币,到明年就可以集齐十二生肖了。她觉得充满了纪念意义,即便价格再上涨也不卖,就是图个心里乐呵。
“保值”的黄金
电视剧《潜伏》中,姚晨饰演的翠平将“金条藏进鸡窝”的一幕让人印象深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盛世古董,乱世黄金” 的观念深入人心,相应地,“保值”也成为了中国人对黄金的固有印象。
通常情况下,用于投资的黄金品种包括实物黄金、纸黄金、黄金ETF基金,互联网黄金理财等。至于用户平日接触最多的金首饰金饰品,却往往不被算在投资范围内——由于纯度较高的黄金首饰整体较软、容易变形,所以一部分人会更倾向K金饰品,做工精美且硬度较高,戴起来不容易变形。
“只有9999金、999金(万足金、千足金,含黄金纯度分别不低于99.99%、99.9%)的饰品,可以按照黄金价格回收。”老板补充道,“如果用户买的是18K金,含金量仅有75%,回收价格就会低一些。这类商品的售价通常又包括了人工费、做工费以及品牌溢价的费用,所以投资属性相对较弱。”
▲(3月23日部分品牌黄金售价,高于黄金市场报价,来源:金投网)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金条为代表的实物黄金,便成了投资者心中当之无愧的“心头好”。
从金条价格的历史走势来看,自2011年9月6日达到高点395.2元/克后,便开始了长达九年的震荡下跌,直到2020年8月7日重回巅峰,创下449.45元/克的历史最高纪录。随后继续调整,2023年3月20日,实现448元/克的盘中高价,几近历史最高纪录。
▲(2008年-2023年黄金价格走势,来源:同花顺)
如果用户不巧在2011年买入金条,要等到2020年才能解套。但如果在2016年-2020年间入手,则会幸运得多。也就是说,一旦选择投资黄金,将对用户的“择时”能力要求极高。
「市界」询问了投资金条目前的市场行情,一位老板表示,“板料金条(无工艺处理)与工艺金条(经过工艺处理)有一定的差别。如果单纯为了投资,建议买板料;如果想用来送人,最好购买相对精美的工艺品金条。”通常情况下,板料是由纯度较高的黄金提纯而来,含金量高达99.99%。单纯从性价比考虑,板料的价格偏低且纯度较高,业内将其称之为“一号料”。
▲(不同种类、重量的工艺金条,图/市界拍摄)
“至于金条的价格,则跟随市场实时变动,如果买的数量大,可以酌情优惠,但不会与市场行情相差太多。”根据该名老板3月22日给出的报价,大概一公斤起买,每克黄金板料的价格为438元/克,工艺金条价格为440元/克,略低于中国建设银行当日447元/克的金条报价。
值得关注的是,针对金价持续飙升的现象,上海黄金交易所于3月20日发布了关于做好市场风险控制工作的通知。通知表示,近期影响市场运行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市场风险明显加剧,价格波动显著增大。请各会员单位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做细做好风险应急预案,提示投资者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合理控制仓位,理性投资。
为何上涨?
2023年开年,金价便迎来了“开门红”。这是因为,最近受硅谷银行破产、瑞信银行被收购事件影响,避险资金加速流入黄金市场,再次推升了投资者增持黄金的热潮。
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3月10日至-3月17日之间,全球黄金ETF及类似产品一改此前净流出状态,净流入21.4吨。纽约金属交易所(COMEX)的黄金库存不断降低,从2023年初的720吨下降至3月20日的665吨左右。
事实上,除了避险因素之外,欧美央行的货币政策也是影响金价的关键因素之一。
2022年,在美联储加息七次的大背景下,美元指数走强,与之呈负相关的黄金价格走弱。然而,受欧美金融业动荡影响,市场对美联储的加息预期普遍减弱。
民生证券研报显示,期限利差持续倒挂(利率期限结构中长期利率水平低于中短期利率水平),暗示美国经济衰退预期逐步增强,10年期国债利率与基准利率走势出现背离,加息对名义利率的抬升作用日渐式微,2022年12月份加息力度放缓,预期2023年上半年将停止加息,宽松货币政策可期,金价牛市将正式确立。
北京时间3月23日凌晨,美联储公布利率决议,宣布加息25个基点。值得关注的是,加息的同时,美联储政策立场较月初有了显著变化,放弃了暗示持续加息的相关表述。对此,相关人士认为,美联储的加息周期可能已接近尾声。
美联储如果降息,美元上涨动力则会不足,这也意味着,黄金走强,很可能是未来一段时间的趋势。
除此之外,各国央行不断增持黄金,也成为黄金价格上涨的因素之一。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中国已连续4个月增持黄金,包括欧洲央行、俄罗斯、土耳其在内,均在2022年有大幅增持动作。据统计,2022年全球各国央行对黄金的总购买量达到1136吨,创下1950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纪录。
伴随着金价持续走俏,股票、基金等权益类资产中和黄金相关的也纷纷跟涨。3月10日-3月24日期间,包括四川黄金、山东黄金、中金黄金在内个股涨幅居前,涨幅分别为103.28%、14.69%和11.39%。
其中,四川黄金的涨幅尤为突出。自2023年3月3日上市后,期间15个交易日,该股已收获了14个涨停。
至于黄金ETF基金,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4日,20只黄金主题ETF基金近一个月的收益率均为正,平均收益率为5.98%。其中,国泰基金旗下产品国泰黄金ETF联接A产品,凭借6.16%的月收益率暂列第一位。
▲(2023年2月24日-3月24日,黄金ETF基金收益情况,数据来源:Wind)
可以看到,无论是实物黄金,还是黄金相关股票、基金都收获了一波不错的涨幅,但作为一个普通投资者,在交易趋于拥挤的时候也需多一分冷静和谨慎,因为投资是逆人性的。
继续阅读避险情绪下黄金热销:有销售商一个周末就卖了约6000万元
避险情绪高升,金价连涨至年内新高,消费者“买涨不买跌”让投资性金条销售火爆,多家珠宝门店表示投资性黄金需求上升。
“我们这个月已经卖了1000克了。”一家金店工作人员表示,最近金价涨得比较厉害,金条销量很好,“很多人都喜欢买涨不买跌,都买去投资收藏。”
上海黄金交易所数据显示,Au99.99在3月9日的开盘价为415.6元/克,3月20日收盘价为449.23元/克,每克上涨33.63元,上涨幅度8.09%。
3月20日Au99.99收盘价为449.23元/克 图片来源:上海黄金交易所
国际金价方面,Comex黄金在3月20日一度突破2000美元/盎司,盘中最高价为2014.9美元/盎司,随后价格回调至1980美元/盎司附近。
“硅谷银行、签名银行接连倒闭,瑞士信贷银行处于风口浪尖,反映欧美银行业危机还在发酵,避险情绪仍为主导,资金继续追捧黄金这种传统‘安全资产’。”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这推动了黄金价格突破了2000美元/盎司的关口。
黄金市场火热
“目前我们店里投资黄金的零售价是516元/克。”在一家金店内,记者以客户身份咨询工作人员,其表示,最近金条的销量很好。
“之前便宜点的时候(投资黄金零售价)四百多。”工作人员说道,20日该店的投资性金条零售价为516元/克,黄金回收服务金价为420元/克。
“最近顾客买得也很多,有一位顾客买了两百克(约10万元人民币),金条的流通性也很好。”
“今年买的人很多,昨天还(有人)买了100g,我们这个月已经卖了一千克了。”另一家店铺工作人员表示。
生意好的不止这一家金店,多位金店工作人员均表示目前店铺的黄金销售行情较好,价格也比较高。有银行人士表示,实物黄金金价一般在过年时会涨一波,但今年来金价确实涨得比较好,“目前价格处于相对高位。”
“上个星期我这里(黄金回收价)才三百九十几,这几天就涨了20多块。”一位贵金属回收店店主表示。
有黄金销售商向记者表示,近期公司采用了直销模式,一个周末就卖出了约6000万元的黄金。
事实上,不仅国内黄金受到欢迎,从全球来看,黄金同样受到追捧。据世界黄金协会数据,黄金ETF上周扭转了连续十周的资金流出,净流入量达到16吨(10亿美元)。
价格方面,Comex黄金在3月20日一度突破2000美元/盎司,盘中最高价为2014.9美元/盎司,随后价格回调至1980美元/盎司附近。3月9日开盘至今不到半月内,金价涨幅约为9%。
Comex黄金最近一年走势 图片来源:Wind
避险情绪推升金价
此前硅谷银行破产、签名银行被关闭,引发了人们对银行业压力蔓延的担忧。欧美银行业的危机仍然在持续发酵,在刚刚过去的周末,瑞士联邦政府也宣布,瑞士信贷银行将被瑞银集团收购,总对价30亿瑞士法郎。
对于金价大幅上涨,世界铂金投资协会中国市场研究负责人张文斌表示,黄金价格创新高的重要原因是目前美国硅谷银行倒闭、瑞信银行申请援助引发的欧美银行危机带来的市场连锁性反应,推动了市场紧张情绪和对事情未来发酵的担忧,黄金的避险功能得到了发挥。
“从短期看,市场关注焦点在欧美银行危机。但从中长期来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依旧是主导金价的关键因素。从历史的经验和当下的市场表现来看,美联储不大会因为硅谷银行倒闭对其货币政策发生重大扭转。但不排除随着事情进展,美联储及美国财政部门会采取行动。”张文斌认为。
对于近期黄金价格大幅增长,周茂华表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由于硅谷银行、签名银行以及瑞信这些银行面临的银行业危机仍然在持续发酵,市场避险情绪推动资金流入黄金资产。
二是欧美银行业危机冲击全球经济前景,市场预期美联储会调整加息节奏,年内降息预期再起;加之避险需求,美债利率大跌,实际利率下滑,提升了短期黄金持有吸引力。
三是由于央行大量购金。“主要目的是优化官方储备资产结构,促进官方储备资产多元化,增强官方储备资产抵御全球金融市场波动能力和资产稳定性。从全球环境看,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美元前景偏弱,全球政经局势不确定仍高,一定程度提升黄金储备吸引力。”周茂华表示,尽管从历史经验看,央行增持黄金并非黄金价格走势的决定力量,但需求改善有助于黄金价格的稳定性。
此外,周茂华认为近日美元表现弱势,也对黄金价格构成了支撑,但最主要原因还是受近期避险情绪推动。
据悉,除了投资性黄金需求上升,央行购金也仍在继续。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1月底,全球官方黄金储备共计35362.8吨。今年1月份全球央行官方黄金储备净增31吨(较上月增加16%)。而这种20-60吨净购进量的区间已经持续了10个月之久。
中国央行方面,2月末中国人民银行黄金储备达2050.3吨,较1月末涨约24.8吨,已是自去年11月份以来,连续第四个月增持黄金。
对于全球央行购金,张文斌认为,外汇储备多元化是央行管理外汇储备的重要目标,在坚持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三个原则的基础上,央行会根据不同阶段目标,增减持黄金储备。
“就当下全球经济贸易体系、政治格局更迭的背景下,美元信用遭到动摇,各国央行有理由选择持有更多黄金,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以确保本国资产安全。相对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国家更是尤为重视,因此央行增持黄金不仅仅是中国一家的行为。”
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仍有分歧
上一次国际金价突破2000美元/盎司,是在去年的3月8日,彼时Comex黄金价格最高点达到2078.8美元/盎司,主要是由于地缘政治冲突。
同样是3月,昨日,金价再次突破2000美元/盎司,最高位2014.9美元/盎司,接近去年的高点,今日开盘后再度回调至2000美元/盎司以下,金价有所反复。
“近日,黄金价格走势有所反复,主要是因为市场还在等待美联储议息会议。现在市场对于美联储是加息25个基点,还是暂停加息存在一定的分歧;同时,黄金短期也积累了较大获利盘,投资者对黄金在2000美元附近出现一定分歧。”周茂华表示。
投资者投资黄金要注意哪些风险?周茂华指出,一方面,欧美银行业危机事件还在持续发酵,短期这种避险情绪仍然略占上风,对黄金短期仍然构成一定的支撑,但是另一方面也得防范短期的回调,投资者需要防范追高风险以及市场波动风险。
“欧美主要经济体的通胀仍然维持高位,并且具有粘性,通胀失控成本更高;近期欧央行超预期加息50个基点,反映出欧美央行政策的主线仍然是避免通胀失控。”周茂华表示。
“就目前形势看,欧美银行业危机在没有进一步大幅恶化的情况下,投资者仍要防范追高风险和市场波动风险。”周茂华指出,金价短期急速拉升反弹,也积累了不少的获利盘,市场短期走势出现一定分歧,这是黄金自冲上2000美元/盎司后回调的另外一个原因。
周茂华认为,美联储等央行维持高利率情况下,是否还有一些区域性中小银行爆雷,仍不够明朗。此外,欧洲银行业健康状况有待进一步观察。“接下来主要看危机到底怎么演变,取决于欧美当局处理银行业危机风险的能力,如果能及时遏制住风险蔓延,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资本稳健,那么市场恐慌情绪将有所改善。”
继续阅读集创北方终止IPO,背后57家机构突击入股?投资人:静待业绩恢复
《科创板日报》3月19日讯(记者 郭辉)估值高达300亿元、风头正盛的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集创北方”)日前宣告科创板IPO停止。
“市场环境与产业周期对公司经营有一些影响”。集创北方董秘办人士如是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解释撤单原因。关于公司后续计划,前述人士并未进一步回应。
集创北方原计划募资60亿元,用于显示触控、OLED等多种显示和电源管理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科创板日报》记者此前曾关注,过去较长一段时期消费电子市场需求疲软,显示驱动芯片价格及库存面临较大压力,而集创北方2021年库存商品较2020年激增4倍,产销率有所下滑。
产业投资人士表示,集创北方业务以显示驱动芯片为主,撤IPO资料或与去年业绩下滑有关。
商品库存激增
集创北方是一家显示芯片设计企业,产品系列覆盖LCD、LED、OLED 等主流显示技术。
据Omdia 2021 年统计数据,集创北方在全球智能手机LCD显示驱动芯片、智能手机LCD TDDI芯片的市场占有率排名,均位列中国大陆厂商第一名;TrendForce的统计数据显示在LED显示驱动芯片市场,集创北方占有率为全球厂商第一。
集创北方主要产品除面板显示驱动芯片、LED显示驱动芯片,还包括电源管理芯片、控制芯片等。其中电源管理芯片业务由集创北方同亦庄国投等以约合8.92亿元人民币的价格,于2016 年收购美国IC设计厂商Exar旗下电源管理IC设计公司 iML而得。
根据CINNO Research统计数据,2021年集创北方在中国大陆电源管理芯片市占率为21.1%,超越中国台湾的立锜科技,首次实现市占率排名第一。
2021年,集创北方有51.41%的营收来自面板显示驱动芯片、29.68%来自LED显示驱动芯片。然而在2022年,显示驱动行业此前“一芯难求”的供需格局被打破,DDIC价格降幅扩大。
集创北方2021年存货构成情况中,库存商品金额达到7.59亿元,较2020年的情况仅隔一年即翻了4倍,占存货的比例相应也从33.32%大幅提升至42.79%,库存商品成为存货比例最大的项目。并且在2021年,集创北方各产品线产销率均有所下滑,2022年面临较大去库存压力。
《科创板日报》记者关注到,尽管科创板IPO撤否原因众多,且通常是多项因素的综合考量,但产业投资人及IPO业务人士还是倾向于认为,受消费电子拖累导致业绩下滑,是集创北方此次撤单的主要原因。
“消费电子在2022年下半年整体销售表现疲软,这不可避免影响到身处其中的电子产业链公司对业绩。”江苏的一位半导体产业投资人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集创北方业务以显示驱动芯片为主,撤IPO资料或许与去年业绩下滑有关。
一位IPO业务律师也表示,现在芯片行业产能过剩,“交易所可能也会觉得一家公司未来成长性堪忧。”
57家机构投资者突击入股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集创北方背后有诸多产业资本介入。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集创北方总股本超过4.31亿股。股东方面,共有多达98名股东,其中仅2名为自然人股东,18家合伙企业股东为员工持股平台,其余78家为机构股东。
2021年10月之后(即集创北方申报上市前12个月内),有57家投资者临门一脚“突击入股”,包括哈勃投资、vivo、海力士、GGV纪源资本、芯动能投资、CPE源峰等,另外小米产业基金等原股东在上市前一年亦紧急追投。
其中在2021年12月的一轮增资中,新增股东入股价格为72.92元/股。据了解,该轮融资金额超65亿元,集创北方估值也“水涨船高”至314.35亿元。
一位产业投资人认为,即使没有预期到2022年的需求疲弱,这一估值也明显偏高了。
前述江苏的半导体投资人表示,当时正逢行业最顶峰时,集创北方作为龙头公司,在缺芯潮背景下利润表现亮眼。“股权投资机构对这类确定性强的龙头企业也能给予高估值、高溢价,相信当时的机构能获取到参与机会也是不容易的。”
不过“回过头来看产业、看投资,半导体行业的周期性是一直存在的,如何踩对周期不追高,如何在市场过热时保持谨慎,投资机构需要修炼好内功。”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集创北方现实际控制人张晋芳与vivo、哈勃投资等全体股东签署了补充协议,回购、业绩对赌以及投资者特殊性权利条款或将在此次撤回上市申请后恢复生效。
多家消费电子芯片厂商静待行情恢复
无独有偶,今年以来,已有钰泰股份、中感微、锐成芯微、博雅科技等多家半导体公司折戟科创板IPO,并且这些公司在上交所问询以及媒体报道、市场讨论中,频频受到关于业绩稳定性和市场前景等方面的质疑。
博雅科技主营NOR Flash存储产品,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通信、物联网等领域。在问询环节,上交所即关注了存储芯片市场及消费品市场面临需求疲软、价格下降对该公司业绩前景的影响。博雅科技回复称,预计2022年业绩与2021年相比将有所下降。
中感微上市报告期内年复合增长率为1.39%,显著低于可比公司同期超过25%的年复合增长率均值。不仅如此,该公司上市前一年的产销率由此前126.71%大幅降至80.18%。上交所要求该公司就增长停滞、产销率下降,针对性进行重大事项提示、揭示相关风险。
中感微称,除公司自身产品及终端产品的迭代影响外,疫情对蓝牙音箱需求端的抑制、以及贸易摩擦共同作用导致的集成电路产业产能紧张,导致公司收入波动,并且过去行业均呈现期末库存增加、产销率下降趋势。
前述江苏半导体投资人称,如今的创投机构越发重视投资科技创新。“站在产业发展上看,集创北方早期必定是依托于科技创新,才发展成为国内技术研发最领先、产品种类最全面、市场份额最大的显示芯片龙头企业之一。”
但如今,仍以显示驱动为例,“在成为红海市场时,则更需要公司依托于行业龙头的产业优势,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开发更高端产品、布局卡脖子环节、优化业务结构,才能在下游市场大幅波动时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除中长期优化业务结构、提高业绩增长稳定性的宏观战略,眼下来看,多家消费电子产业链的上游企业在今年上市未果,企业该怎么办?
一位科技产业投资人表示,这么多投资机构投了这么多消费电子上下游企业,“目前都是等”。至于等到什么时间,要看公司业绩什么时候有了反弹趋势,然后再进行上市申报。
继续阅读先锋领航将退出中国市场?与蚂蚁合资投顾公司回应:双方合作未有变化
3月15日,市场消息称,全球最大的公募基金公司Vanguard(先锋领航)或将全面退出中国市场。
据财新报道,Vanguard计划将位于上海的独资实体——先锋领航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下称“先锋领航上海”)关闭,亦计划从与蚂蚁集团合作的投资顾问公司——先锋领航投顾(上海)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下称“先锋领航投顾”)中退出。
对此,界面新闻向蚂蚁集团、Vanguard方面和帮你投(先锋领航投顾)方面求证此事。截至发稿,蚂蚁集团和Vanguard未回复。
帮你投向界面新闻表示,先锋领航投顾公司双方股东合作未有变化,公司业务和"帮你投"服务运营一切正常。对于恶意揣测及不实报道,公司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公开资料显示,Vanguard集团于1974年由约翰·博格创立,是全球最大的共同基金,在全球范围内有超过300只公募基金和ETF。在基金行业深耕四十多年,Vanguard全球资产管理规模超过6万亿美元,大约相当于中国前十基金公司管理资产总和的6倍。
2017年,Vanguard集团进入中国并在上海设立办公室。
2019年6月5日,蚂蚁金服与Vanguard合资的先锋领航投顾(上海)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下称先锋领航投顾)在上海悄然成立,二者分别持股51%和49%,注册资本2000万元。
同年底,先锋领航投顾成为首批基金投顾试点公司,并且在2020年4月正式在支付宝上线了“帮你投”业务。
与此同时,随着证监会正式取消证券公司、公募基金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中国金融市场的大门正式向外资机构开放,Vanguard持续推进中国公募牌照的申请。
但Vanguard在中国市场一直面临本土化的烦恼。
2020年上半年,先锋领航亚洲区及中国区多位高管相继离职,这无疑影响了其国内业务的进展。2020年8月,Vanguard宣布推出中国香港及日本市场,将亚洲总部搬到上海,9月,Vanguard任命新的公募业务负责人,半年之后,计划宣告暂缓。
2021年3月,据外媒报道,Vanguard将暂停申请公募基金牌照,并将上海办事处的员工人数削减一半。彼时,Vanguard将暂缓其在中国设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申请,把重心放在发展成绩喜人且快速增长的合资投顾公司。”
继续阅读下一个雷?第二大稳定币发行商承认“33亿美元存入硅谷银行”,但安抚市场“弥补所有亏空”
作为稳定币发行方,Circle原本要做的只是将美元存放在利息大于0的地方,以保证人们能1:1地赎回——然而它将钱存入了硅谷银行,这导致了更大的风险可能仍在酝酿中。
美东时间周六凌晨3点,第二大稳定币USDC跌破了与美元1:1的挂钩,跌至0.88美元,原因是发行方Circle称有超过33亿美元存入硅谷银行,到下午四点左右,交易价格回升至0.97美元左右。
Circle在官网上表示,美国银行周一早上开门营业时,USDC的流动性操作将恢复正常。
作为一种受监管的支付代币,USDC仍将与美元1对1兑换。
Circle将根据存款汇款法规的法律要求,支持USDC,并利用公司资源弥补任何短缺,必要时涉及外部资本。
Circle在周六表示,公司持有97亿美元的美元储备现金和324亿美元的短期政府债券,硅谷银行剩余的储备约占支持该代币的资产的8%。
据Circle称,其54亿美元的USDC储备存在纽约梅隆银行,10亿美元存在客户银行。支持USDC的美国国债同样由纽约梅隆银行持有,由贝莱德管理。
Circle表示,公司周四曾试图将准备金从硅谷银行转移出去,但截至周五收盘,这些转移尚未完成。该公司认为,这些交易可能会在周一完成。
然而,Enigma Securities投资顾问Joseph Edwards表示,失去挂钩对USDC来说,形势“极其严重”。
无论Circle的运营有多健全,对稳定币的这种依赖往往会从根本上削弱人们对它的信心。
短期影响是巨大的、不可知的,特别是一旦系统开始调整,以适应1USDC暂时不以1美元交易的现实。
稳定币不“稳定”
长久以来,USDC一直以1美元的价格进行交易,这也是其稳定币名称的由来。
交易员依靠稳定币来快速买入或卖出波动性更大的加密货币,而加密货币公司通常将资本和利润存储在稳定币中。
如今,像USDC这样的稳定币已成为数字资产生态系统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USDC为市值370亿美元,而第一大稳定币Tether的市值为720亿美元。
今年8月,Circle曾表示,存款将“完全由现金和短期美国政府债券支持”。
稳定币运营商面临的一个难题是,要保持对自己有能力按需返还资金的信心,同时还能赚取足够的利息来支付运营成本。
如果Circle把现金放在一个大金库里,它可能就无法宣称自己的估值,而如果它购买长期国债之类的有价证券,它就会引来流动性危机。
然而,稳定币也会受到挤兑的影响,如果持有稳定币的人认为发行方没有足够的美元储备,他们可能会急于兑换他们的稳定币,或者抛售,导致稳定币价格被压低。
也正因如此,对于加密货币交易员来说,USDC价值的下跌让人想起2008年金融危机最糟糕的时刻,当时,在雷曼兄弟破产后,大多数投资者视为现金等额的货币市场基金Reserve Primary Fund,其净资产价值跌破1美元。
继续阅读独家|国际投资人:硅谷银行若无救助 恐波及80%VC支持企业
硅谷银行在3月10日闪电宣布破产后,引发资本市场剧烈震荡。投资人正在高度关注该事件可能引起的连锁反应。美国IPO资深顾问、Class V集团创始合伙人Lise Buyer对记者表示,若硅谷银行无法在周末得到救助,那么80%风险投资支持的初创公司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
相关监管备案文件显示,截至去年12月,硅谷银行超过95%的存款没有上过保险,这些储户中有许多是初创公司。市场担心,由于企业可能无法在本月发放工资,这将反过来引发科技行业的大范围倒闭和裁员浪潮。
连锁效应下周初明确
这家拥有40年历史的银行一直被认为是科技初创企业的命脉,以至于它的轰然倒塌让很多投资人和企业难以接受。
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Gary Rieschel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事情的发展快得惊人,本周末和下周初将确定潜在的连锁反应。”
Rieschel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硅谷银行破产事件对于初创公司和风险投资公司(VC)都有影响。“对于初创企业而言,它们需要了解未来30天的现金需求和总的敞口,这对于一些企业来说会非常难看。”他说道。
Rieschel认为,整个创投生态系统都会因此受到牵连,而越是资金密集的行业,受影响程度就会越大。
他还说道,对于很多VC来说,由于它们将大部分资金存放在硅谷银行的未保险账户中,这意味着一些公司周一可能会发不出工资,必须建立其他信贷额度。“企业必须考虑长期损失的资金,例如失败的投资如何影响资本回报率。”Rieschel对记者表示。
根据硅谷银行上周三的财务更新,该机构被迫以18亿美元的损失抛售了价值210亿美元的股票,同时还从风险投资公司General Atlantic筹集了5亿美元;周四硅谷银行股价在常规交易中暴跌了60%,收盘后又暴跌了22%。去年该银行市值缩水了三分之二。
在谈到硅谷银行破产会引发什么样的连锁效应时,Class V集团创始合伙人Lise Buyer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我认为现在要知道一切的后果还为时过早。让我们看看本周末是否有另一家银行购买硅谷银行的资产,这可能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事件将会止步于此。”
Buyer预测,如果硅谷银行得不到救助,那么80%的风险投资支持的初创企业将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影响。
她分析称:“这一切的发生的背景是市场越来越需要短期资金,事实上长期投资的问题已经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现在银行破产已经发生了,而风险投资界也要适应更艰难的筹资新现实。”
由于科创企业没有稳定的盈利和现金流也不稳定,加息缩表后,融资就更困难,成本也更高。在这一背景下,科创企业选择在硅谷银行这类金融机构存放短期存款。数据显示,硅谷银行的存款已经从2022年第一季的高位1981亿美元,下降到去年四季度的1731亿美元,减少了12.6%,连续三个季度环比下跌。
一些投资人已经看到,硅谷银行破产的短期直接影响就是市场上拿钱会更加困难。一位在美国投资的中国投资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一事件会影响很多科技圈的企业和VC,算是创投界的一轮比较粗暴的去泡沫,难免会对一些优质企业造成误伤,也会影响一些VC的现金流,从而使得短期内融资更加困难。”不过他相信,大部分真正好的资产会有新的VC抄底接手解决流动性问题。
作为硅谷最早服务于中小科技企业的银行,硅谷银行专门为技术和生命科学公司提供银行和金融服务,同时为一些对于传统银行而言的高风险或亏损的项目和企业提供贷款。这样的特性使得该银行对于行业的繁荣与萧条周期特别敏感。
生物基金公司Loncar Investments创始人布拉德·隆卡(Brad Loncar)对记者表示:“这次受影响的主要是风险投资机构和一些小型的企业,据我所知也有不少在美国有业务的中国生物医药企业也使用硅谷银行。硅谷银行对于创投行业是关键命脉。”
隆卡表示,对于一些公司来说,他们的资金被困住了,可能要等很长时间才能拿到。但他预计,上市公司投资者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美联储如何出手干预?
硅谷银行的倒闭如同暴风雨般来得猛烈,让很多人都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作为一家受监管的大型银行,硅谷银行一直被视为稳定力量,这一事件也为市场敲响了警钟。来自科技和金融界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公开呼吁美国联邦政府推动另一家银行接管硅谷银行,以保护未投保的存款。
接管硅谷银行的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将为每位存款人提供上限为25万美元的保险,并可能最早于周一开始向这些存款人付款。但多名著名风险投资家在社交媒体上质疑美国监管机构做的远远不够。
美国风险投资人大卫·萨克斯(David Sacks)在推特上公开写道:“鲍威尔在哪里? 耶伦在哪里? 请立即停止这场危机,宣布所有存款人安全。请将硅谷银行和美国四大银行放在一起,在周一开市前做这件事,否则危机就会蔓延。”
美国著名投资人马克·库班(Mark Cuban)也在社交媒体上提出质疑:监管去哪了?“监管部门早应该对此类事件进行密切关注并发出警告。”库班写道。他还担心无法收到工资的员工人数可能会在两周后翻几倍。
库班对硅谷银行破产提出几个观点。他认为,首先25万美元的托底保险太低了!这意味着一家月底要支付250万美元员工工资的小公司为了分摊风险,必须“谨慎地”将250万存入十家银行,这当然对银行是好事,但对于小企业来说意味着大量的手续费。
库班称,自己的基金没有在硅谷银行有任何存款,但是他投资的好几家公司都在那里存钱,这些公司的存款规模加起来在800万至1000万美元。“我虽然可以帮助这些企业,但是其他2000亿美元怎么办,还有那么多的员工和供应商怎么办?我非常担心。”库班写道。
他认为,美联储应该“立刻”购买硅谷银行所拥有的全部近期证券和债务,这足以覆盖大部分的存款。他的理由是美联储知道其中的风险,就应该持有这些资产,如果美联储不持有,那么银行系统的信任就出现了问题。因为有大量银行超过一半的存款都是未保险的,未来需要对此设立保护规则。库班指出,这并不是纾困,美联储实际上是在提供资金以避免银行破产,并且为风险资产提供更好的回报率。
投资者比尔·阿克曼 (Bill Ackman) 在Twitter上也写道:“政府没有48小时的时间内来修复一个即将无法挽回的错误。”他认为,美国四大银行在周一开市前收购硅谷银行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政府也不能为硅谷银行的所有存款提供担保,那么所有未投保的资金可能都将无法提款。
为初创公司提供税务、会计和人力资源服务的咨询机构Kruze Consulting运营主管Scott Orn表示,对于他的数百个客户来说,硅谷银行的撤资可能会使初创公司借钱成本变得更加昂贵。他希望硅谷银行能够度过这个困难时期,被一家更大的银行收购。
硅谷银行的破产正值科技行业面临挑战之际。 不断上升的利率侵蚀了便宜的资金渠道。根据CBInsights今年1月份发布的数据,2022年美国的风险投资较上年下降了37%。
与此同时,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和衰退担忧促使一些广告商和消费者收紧支出,削弱了科技行业的收入驱动力,大型科技企业陷入了大规模裁员,重新关注以“效率”为标志的成本削减计划。
星展银行投资策略总监邓志坚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科创企业本来就是还没有稳定的盈利,现金流也不稳定。美联储的紧缩政策已经影响到他们的流动性,经营需要现金,但是金融机构流动性在减少。科创可能会面临裁员潮,甚至倒闭潮。”
邓志坚提到“流动比率”(current ratio)的概念,该指标用来评估企业短期内是否有足够资产可以偿还债务。“目前来看,标普500企业的平均流动比率为1.2倍,标普科技企业流动比率平均值是1.6倍,而费城半导体指数的平均流动比率为2.4倍。”他说道,“如果以1.5倍以上的流动比率作为健康的指标,可以发现科技行业,尤其是上游尖端的企业的流动性要远远好于行业的平均水平。”
继续阅读硅谷银行倒闭影响向全球蔓延 或导致科技生态系统倒退20年
划重点:
- 1硅谷银行在全球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因此该行倒闭的影响也正向世界各地蔓延。
- 2世界各地的创始人们担心,硅谷银行倒闭可能会导致更多初创企业现金流紧张,甚至破产。
- 3已经有多家初创公司表示发不出工资,正尝试各种方法筹集资金,包括紧急融资。
腾讯科技讯 3月12日消息,硅谷银行倒闭的影响正开始蔓延到世界各地。该行在英国、加拿大、德国、印度、以色列等地都设有分支机构,创始人们担心其倒闭可能会导致世界各地更多初创公司破产,进而造成科技生态系统倒退20年。
加州旧金山湾区的初创公司创始人正担心无法支取资金和支付员工薪酬,这种担忧已经蔓延到更多国家。
在英国,硅谷银行子公司即将宣布破产,目前已停止交易,不再接受新客户开户。当地时间周六,大约180家科技公司高管致信英国财政大臣杰里米·亨特,呼吁其对此进行干预。这些高管在信中表示:“损失大量存款可能会削弱该行业潜力,并使科技生态系统倒退20年。许多企业将在一夜之间陷入破产边缘。”
而这还仅仅是个开始。硅谷银行在中国、丹麦、德国、印度、以色列和瑞典也设有分支机构。创始人们警告称,如果没有政府干预,该银行的倒闭可能会导致全球更多初创企业破产。硅谷银行在华合资企业浦发硅谷银行正努力安抚当地客户,提醒他们该行业务始终独立运营,并保持稳定。
英国初创公司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们在写给亨特首相的信中说:“这场危机将于周一开始,所以我们呼吁你现在就着手干预。” 英国财政部表示,亨特首相周六上午与英国央行行长讨论了这一情况,财政大臣也在当天晚些时候与受影响的公司举行了圆桌会议。
据两名知情人士称,英国财政部已开始调查初创公司,询问它们在硅谷银行的存款数额、大概的现金消耗情况以及它们使用硅谷和其他银行设施的情况等,这凸显了政府在全面了解危机影响方面面临的挑战。
创始人们正焦急地等待着圆桌会议的结果,以及有关他们在银行的存款将被如何处理的信息。英国教育软件初创公司Lingumi将85%的现金存在硅谷银行,其首席执行官托比·马瑟将试图将部分资金转移到自己的其他账户商。但截至周六晚上,他不确定这种方法是否奏效。他说:“以前,在哪家银行存款并不重要,如今却攸关公司的生死。”
伦敦基因组学初创公司Ochre Bio的创始人杰克·奥米拉整个周末都在试图将放在硅谷银行的存款转移出去,但没有成功。他表示:“如果政府不进行干预,可能真的会摧毁整整一代创业公司。”
与美国一样,硅谷银行在英国的存款也有保险,但尚不清楚这些资金将于何时能被解锁。令初创公司创始人更担忧的是,硅谷银行的倒闭将扼杀未来流入英国的风险资金,而英国企业已经在承受英国退欧的负面影响。
亚洲科技领军企业也在争先恐后地评估潜在硅谷银行倒闭的影响。在新加坡,金融家和企业家在香格里拉的沃顿商学院校友聚会上分享了与此有关的信息。在印度,初创公司创始人和投资者在孟买的一次会议上甚至没有谈论其他任何话题。
中国分析师表示,硅谷银行倒闭事件对科技行业的影响不应被低估。存款对科技初创企业至关重要,因为它们通常需要大量现金来支付巨额支出,包括研发成本和员工工资。分析师们称:“如果这些现金存款最终在破产或重组过程中减值,有些科技公司的现金流可能会陷入高度紧张之中,甚至不排除破产的风险。”
回到硅谷,来自圣克拉拉的美国国会议员罗·康纳周五晚些时候举行了一场市政厅讨论,包括初创公司创始人、科技领袖和硅谷银行员工在内的600多人参加了会议。这场活动持续了两个半小时,主要聚焦哪些将于周一发放工资的美国小企业。
周五当天,硅谷银行在加州的客户,其中许多都是是初创公司创始人,他们冒着严寒和雨水站在该行位于硅谷著名的沙山路分行外,敲着锁着的玻璃门,试图让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的代表回答他们的问题。
现场一家无人机初创公司的创始人说,她周四的提款还没有完成,担心无法为12名全职员工发工资。她试着给FDIC打了好几次电话,但始终无人接听。
另一位顾客评论说,他应该带一瓶威士忌来,在他们等待的时候分发给大家。在试图从FDIC代表那里获得更多信息时,他呼吁“请设身处地为我们想想”,但FDIC代表道歉后再次关上了玻璃门。
风投和创业界的许多人正试图找到临时方案。向其他创业公司提供贷款的英国金融科技公司Uncapped表示,该公司正在启动一项紧急融资计划,帮助企业支付工资和其他款项,以及筹集运营所需的流动资金。
宽带创业公司Cuckoo创始人、英国前财政部官员亚历山大·菲茨杰拉德指出,由于风险资本融资市场增长放缓,英国初创公司的财务状况已经捉襟见肘,“英国初创企业需要财政部迅速介入”。
监管文件显示,在加拿大,硅谷银行子公司去年获得了3.14亿美元的担保贷款,较上年同期增加了一倍。根据该银行此前的一份声明,其客户包括电子商务软件提供商Shopify和制药公司HLS Therapeutics。
总部位于多伦多的广告技术公司AcuityAds Holdings周六透露,该公司在硅谷银行有5500万美元存款,占其现金的90%以上。周五,由于硅谷银行倒闭,该公司的股票在暴跌14%后暂停交易。(金鹿)
继续阅读美联储褐皮书:今年初美国经济活动略有增长,未来几个月经济不会有太大改善
3月8日周三,美联储公布今年第二次褐皮书,发布截至2月27日美联储对全美12个地区的经济调查结果。
褐皮书称,2023年初美国整体经济活动略有增加。
在全美12个地区中,自上次报告(1月18日公布)以来,六个地区的经济活动几乎没有或没有变化,而另外六个地区则表明经济活动以适度的速度扩张。
展望未来,在不确定性加剧的情况下,受访者预计未来几个月经济状况不会有太大改善。
供应链困境缓解,高通胀、高利率依然限制消费
褐皮书称,全美供应链中断的问题继续缓解。
消费方面,消费者支出总体保持稳定,但一些地区报告零售额在通常平缓的时期内出现温和至强劲增长。从全美来看,汽车销售几乎没有变化,但库存水平继续改善。几个地区的数据显示,高通胀和高利率继续降低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和购买力,并对信用卡债务上升表示担忧。大多数地区的旅行和旅游活动仍然相当强劲。
制造业活动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收缩后趋于稳定。
虽然房地产市场仍然低迷,业受到极低库存的限制,但在东部沿海的一些地区,房地产市场活动出现了超出季节性正常水平的意外上升。商业房地产活动稳定,工业地产市场有所增长,但写字楼市场持续疲软。
全美对非金融服务的需求总体上保持稳定,但在一些地区有所回升。
全美贷款需求下降,信贷标准收紧,拖欠率小幅上升。
能源活动持平或略有下降,农业状况喜忧参半。
劳动力市场依然稳健,工资增长将进一步放缓
劳动力市场方面,褐皮书认为,美国劳动力市场状况依然稳健。
褐皮书称,尽管一些公司冻结了招聘并且有零星的裁员报告,但大多数地区的就业继续以适度的速度增长。
劳动力供应略有改善,但寻找具有所需技能或经验的工人仍然具有挑战性。一些地区的数据显示,缺乏可用的托儿服务继续阻碍劳动力进入市场。
虽然劳动力市场总体上仍然紧张,但一些地区指出,公司对员工的灵活性越来越低,并开始减少远程工作的选择。
工资总体上以温和的速度增长,一些地区的数据显示,工资压力有所缓解。美联储预计今年年内工资增长将进一步放缓。
通胀压力仍普遍存在,预计物价涨幅将继续放缓
尽管许多地区的价格涨幅有所放缓,但通胀压力仍然普遍存在。
一些地区报告称,投入成本进一步上升,尤其是能源和原材料,尽管运费和运输成本有所缓解。
一些地区的数据显示,公司发现将成本增加转嫁给消费者变得更加困难。
大多数地区的销售价格温和上涨,一些地区出现减速。
房价总体持平或略有下降,而据报道租金稳定或上涨。尽管如此,房价和租金仍然居高不下,加剧了人们对住房负担能力的持续担忧。
展望未来,受访者预计今年物价上涨将继续放缓。
继续阅读上交所总经理蔡建春:利用大数据严打财务造假 推动央企估值合理回归
“今年两会期间,我准备了三个提案。”在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蔡建春告诉券商中国记者,三个提案一是关于建立信息互通机制,严防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提案;二是关于央企更好利用资本市场做强做优做大的提案;三是关于推动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配置范围的提案。
严防上市公司财务造假
蔡建春的第一个提案是“关于建立信息互通机制,严防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提案”。
蔡建春认为,当前,在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背景下,信息披露是注册制的核心,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真实性的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直以来,财务造假是影响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顽疾,其动机和手法各异,隐蔽性强,并且呈现出日益复杂的态势。对上市公司的历史、业务和行业等大数据与财务经营信息进行交叉比对,是发现财务舞弊线索的有效方式。上市公司生产经营涉及银行、税务、海关等多方面,其消耗的水电煤用量等信息亦是判断生产经营真实性的重要依据。
他表示,加强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整合与上市公司相关的大数据信息,既可以提高证券监管部门精准打击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的能力,也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有效举措。
“建议利用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设立打击资本市场财务舞弊的大数据平台,建立打击资本市场财务舞弊跨部门定期沟通会商机制,更好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蔡建春表示。
央企更好利用资本市场做强做优做大
蔡建春的第二个提案关于央企利用资本市场做优做大。他表示,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央企利用资本市场做优做强取得了积极进展。2021年,沪市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收26.06万亿元、净利润2.52万亿元,最新市值合计超24万亿元,近10年累计分红5.5万亿元,是国民经济当之无愧的压舱石和稳定器。
尤其是近3年,受益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沪市央企的经营质效迈上新台阶,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得以更加充分的发挥。3年来,沪市央企收入、净利润的年均复合增速中位值分别达到9.33%和8.23%。中国建材、中航工业等一大批央企集团的下属上市平台推出重组或分拆方案超40家次、交易金额2700余亿元;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海油等34家优质央企在沪市上市,募集资金合计近2600亿元。
“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央企利用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还有比较大的空间。”蔡建春表示,比如,央企估值存在偏低的现象,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表现不相匹配。
数据显示,与5年前相比,国有上市公司利润增长70%,但市值仅增长10%;市净率为0.86倍,下降30%,明显低于全市场1.6倍的平均水平。整体估值水平没有很好反映近年来央企总体经营稳健、资产质量较好、发展较快等特点,不仅制约了央企利用资本市场的能力和空间,也不利于资本市场的自身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此外,央企还可以依托资本市场更为高效地实施专业化产业化整合,搞活体制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征程上,为更好发挥央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推进高质量发展。
蔡建春建议进一步加强央企利用资本市场做优做强的力度和精度。大力提升其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龙头牵引作用, 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以及科创板功能,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央企充分运用资本市场工具,特别是公募REITs、科创债等资本市场新产品,盘活存量;促进央企估值水平合理回归;推动央企专业化、产业化战略性重组整合,充分发挥产业链龙头地位的央企上市公司作用。
推动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配置范围
蔡建春关心的另一个话题是个人养老金。2022年11月,《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正式发布,标志着个人养老金制度进入落地实施阶段。当前,我国个人养老金整体规模较小,缴存意愿有待提升,权益类可投资产品有限,投资收益有待提高。
蔡建春认为,以成份指数为基础的指数基金总体能够复制刻画所代表市场、板块或行业等实体经济的情况,具备风险分散、投资成本低廉、持仓公开透明等多方面优势,且产品种类丰富、市场流动性持续提升、投资环境逐渐改善。截至2022年底,全市场共有超过1800只指数基金,合计规模近2.5万亿元。指数基金产品目前已涵盖股票、货币、跨境、债券、商品五大类品种,股票指数基金涵盖各种行业、主题和策略,可以满足个人养老金的多元化资产配置需求。
“综合考虑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与证券市场特点,建议有关部门将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可投资产品类别,扩大个人养老金可投资范围,使广大人民群众可以通过长期投资更好地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蔡建春表示。
继续阅读钠过少可能对心力衰竭患者有害
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将膳食钠摄入量限制在低于标准推荐的最大值(每天约2.3克)的水平不会带来额外的益处,并且可能会增加死亡风险,根据九项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在美国心脏病学会年度科学会议上与世界心脏病学大会一起提出的一项新的荟萃分析中。
心力衰竭,其中心肌变得太弱或僵硬而无法有效泵血,是一种慢性疾病,影响美国超过600万成年人医生建议低钠饮食以降低血压并避免液体积聚和肿胀等常见症状。然而,以前的研究报告了关于心力衰竭患者每日最佳最大钠摄入量的结果好坏参半。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将膳食钠限制在低于通常的建议在心力衰竭的管理中适得其反,”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克赖顿大学医学院的内科住院医师Anirudh Palicherla博士说,该研究的主要作者。“这与最近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一致,该试验表明,限制钠比我们现在所做的更多并不一定会带来更好的结果。
美国美国人膳食指南建议大多数成年人将膳食钠摄入量限制在每天2.3克或更少,相当于约一茶匙食盐。美国人平均每天消耗超过3.4克钠。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九项随机对照试验,这些试验评估了心力衰竭患者的不同水平的钠限制,并包括死亡率和住院率的数据。大多数研究是在2008-2022年间进行的,除了1991年发表的一项早期研究。这些试验总共招募了近3,500名心力衰竭患者。
通过分析所有研究的结果,研究人员发现,与每天摄入2.5克或更多钠的饮食相比,每天摄入低于2.5克钠的饮食的患者死亡的可能性高出80%。在限制性更强的研究组中,钠限值从每天约1.2-1.8克不等。分析没有显示出饮食限制性更强的患者住院人数增加的趋势。
“限制钠仍然是帮助管理心力衰竭的方法,但限制的数量一直存在争议,”Palicherla说。“这项研究表明,重点应该放在建立安全的钠消费水平上,而不是过度限制钠。
研究人员表示,临床试验中使用的研究设计存在显着差异,包括不同的参与者基线特征,不同的医疗保健环境以及跟踪钠摄入量和健康结果的不同方法。一些研究要求受试者除了钠摄入量外还要限制液体摄入量,而其他研究则没有。然而,Palicherla说,研究的数量和参与者总数使研究人员对整体发现具有高度的信心。
研究人员说,未来的研究可以帮助阐明膳食钠的最佳目标,或确定可能从或多或少的限制中受益的心力衰竭患者亚组。为了限制钠的摄入量,专家建议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并使用基本食材烹饪,而不是加工,盒装和罐头食品以及通常含有大量钠的酱汁。外出就餐或购买预制食品时,请询问营养信息或阅读食品标签,并选择钠含量最低的食物。
继续阅读食物语手游超话
《食物语》#海晏明珠# 版本PV首曝
全新限时主题活动#海晏明珠# 将于8月18日开启!
少主受托前往南海,协助举办南海博览会。一片繁华盛景中,清澈的海水悄然染上异色,牵出一段奇异旧闻……
☆出场角色☆
空桑少主、「珍珠日月贝」(CV孙路路@孙路路729 )「椰盅海皇」(CV卢力峰@卢力峰DK )
☆友情客串☆
风生水起(CV沈磊@淮扬帅胖沈磊 )、北海龙王(CV张原铭@张原铭510 )、西海龙王(CV李逸)、南海龙王(CV姜秋再)、冰糖葫芦(CV徐徐@徐徐Skye十三 )、北京烤鸭(CV苏尚卿@西呱双 )、缠花云梦肉(CV钱文青@钱文青_拾弎幺 )、炸紫酥肉(CV许凯@山己几X )、牡丹燕菜(CV藤新@藤新Jiven )、女儿红(CV皇贞季@皇贞季SCK )、铁骨龙马(CV歪歪@歪歪想扶正 )、默娘(CV蔡海婷)、康老板(CV兰陶倚)、渔民甲(CV李逸)、渔民乙(CV郭耘菡)、青瑚(CV傅婷云)、流泉(CV孔天畅)、庙祝(CV方继炜)、鲛人族长(CV田茗旗)
☆活动福利:魂芯满满☆
一起来兑换口令天天领「魂芯」吧(。・∀・)ノ
8月18日20:00输入口令【南海奇珍】,可兑换「魂芯*1」
8月19日20:00输入口令【博览万方】,可兑换「魂芯*1」
8月20日20:00输入口令【鲛绡一杼】,可兑换「魂芯*1」
8月21日20:00输入口令【鳞灯流彩】,可兑换「魂芯*1」
8月22日20:00输入口令【万象同赏】,可兑换「魂芯*1」
✧兑换方式:游戏内右上角【设置】→【礼包兑换】,输入当日口令并点击兑换。
✧温馨提示:每日口令截止2022年9月7日23:59前均可兑换,还请少主记得及时兑换。